天龍,百腳,千足蟲。
中藥蜈蚣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全體。
蜈蚣,原藥材,除去頭、足,用時剪成小段,也可用炙蜈蚣,將娛蟻頭足除去,用文火焙至黑褐色,不得焦。娛蟻多外用于瘡瘍腫毒;炙蜈蚣毒性降低,可用于驚風抽搐、風濕痹痛等。
辛,溫,有毒。歸肝經。
熄風止痙,通絡止痛,解毒散結。主治急慢驚風,癲癇,破傷風,痙攣抽搐,口眼歪斜,風濕頑痹,偏止頭痛,毒蛇蛟傷,瘰疬瘡瘍。
娛蛤辛散祛風、溫燥有毒,其熄風止痙、通絡止痛、解毒散結的功效與全蝎相似,但作用更為強烈。
1.蜈蚣配全蝎:蜈蚣與全蝎均為熄風止痙要藥,并能解毒散結、通絡止痛。但蜈蚣搜風、止痙之力著,全蝎熄風之力強。兩藥合用,熄風止痙、祛風通絡、解毒散結之力更強。用于中風、癲癇、急慢驚風、破傷風等病所致之抽搐痙攣,角弓反張,頭痛抽掣,風濕痹痛,瘡瘍腫毒,瘰疬等。方如止痙散、撮風散?;鹗⒄叨嗉?a target="_blank">黃連的功效與作用、龍膽草等;痰多者多加白僵蠶、天竺黃、貝母等。
2.蜈蚣配朱砂:蜈蚣祛風止痙,朱砂鎮靜安神。兩藥相配,鎮靜止痙,用于小兒驚風。
3.蜈蚣配羌活:羌活祛風勝濕,蜈蚣祛風止痙、通絡止痛。兩者相配,再合獨活、秦艽、防風的功效與作用等藥,用于風寒濕痹的筋肉疼痛、麻木、僵硬等。若再加白花蛇、乳香、沒藥等,祛風活血、速絡止痛之功更佳。
內服,煎湯2~Sg;研末,0.5~1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適量,研末撤或調敷,或油浸。
用量不宜過大。血虛生風及孕婦禁服。
多棘娛蛤全蟲含類蜂毒樣及類組胺樣物質,溶血蛋白;尚含脂肪、蟻酸及多種氨基酸的功效與作用。外角皮含幾丁質,脫乙酰幾丁質,葡萄糖胺,谷氨酸,酸性磷酸酶。
蜈蚣具抗驚厥、抑菌及抗腫瘤作用,能促進免疫功能。體外試驗表明,蜈蚣毒的濃度為0.3μg/μL時可誘導兔血小板的聚集,毒素在90℃時經5分鐘處理后則失去其誘導活性。
1.治肝炎:雞蛋的功效與作用1個,一頭打洞,將蜈蚣末倒入蛋內,攪勻,封口,文火煮熟,每晚睡前吃1個,連服3日,停3日為1個小療程,連服3小療程為1個大療程,同時配服中藥湯劑。共治療135例,痊愈132例,治愈率為98.0%(天津中醫)
2.治中風:蜈蚣1條,白花蛇1條,全蝎10g,共為細末,每日1劑,分3次口服。治療47例,痊愈24例,有效17例,總有效率為87.0%。(吉林中醫藥)
3.治結腸潰瘍:朱砂、蜈蚣、白及各15g等藥組成。全部用灌腸法,每劑煎150~200mL,30次為1個療程。治療220例,結果:基本治愈132例,占60%,好轉7例,占34.1%。(中醫肛腸病雜志)
4.治骨髓炎:蜈蚣60g,淫羊藿30g,肉桂的功效與作用10g,研成細末,過100目篩備用。每日20~30g,分2~3次溫開水送服。治慢性骨髓炎52例,痊愈20例,顯效16例,好轉11例,總有效率為90.4%?!仓嗅t雜志)
5.治面神經炎:制蜈蚣2條(不去頭足),朱砂1.5g,研末混勻,平均分為2包,為1日劑量。每日早晚以防風10g,沸水浸泡送服,治愈為止。朱砂累積量在30g后改為每日0.5g,孕婦忌服。治療38例,治愈36例,無效2例。(湖南醫藥雜志)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“娛蛤走竄之力最速,內而臟腑,外而經絡,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。性有微毒,而轉善解毒,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。其性尤善搜風,內治肝風萌動、電信啊眩暈、抽掣、小兒臍風,外治經絡中風、口眼歪斜、手足麻木。為其性能制蛇,故又治蛇癥及蛇咬中毒。外敷治瘡甲(俗名雞眼)。用時宜帶頭足,去之則力減,且其性原無大毒,故不妨全用也。”
官方微信
官方郵箱
客服電話